跳至內容

中心背景

 依據新竹生物醫學園區計畫(中華民國 102 年 5 月 30 日行政院院臺科字第 1020029539 號函核定第三次修正版),作為生醫研究與產業發展之核心設施。配合新竹生物醫學園區之整體發展規劃,以及未來國家整體生物醫學發展之需求,園區設置三大中心:

「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」、「產業及育成中心」、「新竹生醫園區醫院」。

本中心主要以促進生醫產業發展為重點,與一般科技產業之育成中心之定位不同,與「園區醫院」與「研發中心」共同建構完整橋接

Why Us?

1

全台最大

生醫技術庫

整合工研院生醫所研發能量與跨域資源,提供專業技術支援與最完整的生醫產業鏈結。

2

上市法規輔導

面對繁複且門檻高的上市審查流程,本中心以專業法規團隊陪伴新創與企業:自研發階段即進行合規性與成本評估,提供全方位諮詢與全生命週期的輔導規劃。

3

臨床綠色通道

串聯北中南臨床醫療機構,從產品定義、臨床前驗證到臨床執行與上市,一站式加速臨床落地。

4

創投與資金

鏈結創投資金與多元金融工具,協助生醫新創突破資金瓶頸,包含無形資產融資等專案,支持技術商轉與規模化。

✽ 我們提供的服務

新創履歷表

以六力媒合指標快速盤點團隊現況與缺口,提供客製化對接與加速路徑。

1

資本力|創投與資金

鏈結創投、生醫無形資產融資、TWTM 等資金方案,協助規畫與申請專案,提升募資成功率。

2

國際力|通路與夥伴

運用跨域整合平台與海外辦事處資源,協助新創快速進入目標市場並展開國際合作。

3

製造力|CDMO

串接委託研發/製造服務商與策略聯盟夥伴,強化量產可行性與商品化能力。

5

法規力|合規上市

由法規事務團隊提供 TFDA / FDA / CE 等認證諮詢與路徑規劃,加速產品合規上市。

6

臨床力|臨床試驗

串聯醫學中心與臨床醫師,提供臨床需求洞察、試驗設計支援與驗證場域,加速臨床落地。

4

技術力|技術加值

開放工研院生醫所研發資源,提供技術諮詢與共同開發,協助技術驗證與升級。

完成六力評估後,我們將提供專屬的「資源對接計畫」與里程碑追蹤,確保從技術到市場的每一步都更快、更穩妥。   

  ◎ 結合工研院跨領域產業化團隊能量,提供創新研發、智權、法規、國際行銷、創投等服務,縮短產業發展時程

園區環境





基地位置

「新竹生物醫學園區」基地在新竹縣竹北市「高速鐵路新竹車站特定區計畫」已編定為產業專用區 38.1 公頃之土地街廓內,西南距離新竹市區約 8 公里,西北距離竹北市公所及新竹縣政府約 3 公里,北側 120 號縣道為目前基地附近對外聯絡的主要交通幹道。鄰近有台鐵六家站,中山高、北二高分在兩側,由北二高竹林交流道下約 10 分鐘即可到達本基地。

須先指定地址,才可嵌入地圖


園區定位

  1. 本計畫為國家「愛台十二建設」產業創新走廊公共建設計畫之一,又,因應未來節能減碳、人口老化、創意經濟興起等世界趨勢,政府積極推動六大新興產業發展策略,其一生物科技產業,將以強化產業化研發能量、成立生技整合育成中心,帶動民間資金投入擬定發展策略。本園區著實應以三大中心的磁吸及研發資源之共享,積極引進國際知名的生醫產業與研究中心,並結合新竹科學園區與ICT產業優勢,產生聚落效應。著重建立創新技術價值確認與產業化加值的平台,做為帶動我國生技產業發展的工作平台,創造為我國生醫產業領航園區,為我國生醫產業發展標竿計畫。
  2. 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為國科會所屬之科學工業園區,其行政管理事務及公共建設等事項悉由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(以下稱科管局)依「科學工業園區設置管理條例」及其施行細則與相關辦法辦理之。


園區研發機能設施

本園區為知識創新與培育型科學園區,為扮演生醫產業化育成的角色,除提供一般園區機能外,尚提供臨床試驗、研究中心、事業種子規劃、創新研究網絡(研究設施與人才)、臨床試驗合作與法規諮詢等功能與作為。整個園區的機能與設施涵蓋硬體設施、醫療、人才、工商、及產業服務,以藉由事業化平台、資源共享、知識交流與臨床研究網絡的提供,有效地大幅降低研發及產業化成本,及提高生醫公司的創業成功率,確保我國生醫產業的形成。


研發機能整合

本園區依目標願景和功能設立三大中心,三大中心協力運作模式如下圖,期能透過縱向的上、中、下游整合成就創新研發與育成,發展生醫產業,與橫向的相輔相成機制創建我國生醫研究平台,整合研究人力與財務經費之流通,強化綜效,以扎根我國生物醫學科技,並確保生醫產業的形成與規模化


「新竹生醫園區醫院」驅動園區生醫研發,將醫療、研究、產業及生活結合在一起,在園區研究與產業發展中扮演起始驅動與最終驗收者的角色,以臨床問題出發驅動生醫研究,配合「生醫科技與產品研發中心」落實生醫基礎研究,將研發成果產業化與商品化,並擔任生醫產品驗證點,提供產品臨床試驗之場合與驗證機制,提高產品成功率與產業發展利基。